您现在的位置是:孳孳不倦网 > 百科
G7要筹6000亿搞“抗衡中国”的大项目,钱从哪儿来?
孳孳不倦网2025-07-09 09:32:54【百科】8人已围观
简介【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雪】当地时间6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宣布一项七国集团G7)基建计划,承诺在5年内筹集6000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基础设施的资金。虽然拜登没提及中国,但外界分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雪】当地时间6月26日,抗衡中国美国总统拜登正式宣布一项七国集团(G7)基建计划,亿搞承诺在5年内筹集6000亿美元,项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基础设施的抗衡中国资金。虽然拜登没提及中国,亿搞但外界分析普遍认为该计划的项目目的是抗衡中方“一带一路”倡议。
值得注意的抗衡中国是,去年G7峰会上,亿搞拜登也宣布启动一项被认为是项目对抗“一带一路”的基建方案,当时白宫称这将“帮助改善发展中国家总价值超过40万亿美元的抗衡中国基础设施”。但这项名为“重建美好世界”的亿搞倡议却在美国国会受阻,几乎没有取得进展和成效。项目如今,抗衡中国拜登又在此基础之上启动新基建计划,亿搞该项目落地的项目可能性有多大?
对此,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27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拜登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这6000亿美元从哪里来?
黄仁伟说,拜登称,美国和其他G7国家政府只会提供有限资金,同时鼓励大规模的私营部门投资。但在政府不可能以行政命令让私人机构掏钱的情况下,它们的配合度会有多高?更何况,美国国内企业大部分是高科技、金融公司,搞实体行业的公司要么主要业务搬到国外、面临“空心化”,要么自身经营情况一团糟没有余钱。要想让高科技、金融公司出这个钱,而且改行去搞基建,显然是不现实的。
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全球私人投资针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所下降,而且以往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国家,因为对私人投资者而言,低收入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如果G7国家真能筹到6000亿美元,多在发展中国家搞些实实在在的发展项目、民生项目,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只是像去年“重建美好世界”一样,再空喊一遍口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一位欧洲问题研究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个6000亿美元的新基础设施计划,显然是为了对抗中国“一带一路”,这符合美国对华开展战略竞争的思路。但从长远看,美国推行这一计划有“三大软肋”。第一,美国国内问题太多,在通胀高企、债台高筑的情况下,如何能筹到这么多的钱?第二,盟友未必真心愿意配合,毕竟欧盟也有自己“全球门户”计划;第三,相关发展中国家大多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更何况,美国自己国内基础设施都搞得一塌糊涂,很难说服这些国家相信这一项目。这三大软肋会让该项目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不过,他也提醒,美方尚未公布的内容当中,可能包含一些旨在增加中方建设成本的计划。对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
对于七国集团提出的新基建倡议,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7日在例行记者会作出回应。他表示,中方始终欢迎一切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倡议。我们认为,相关倡议不存在彼此取代的问题,但我们反对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旗号,推进地缘政治算计,抹黑污蔑“一带一路”倡议的言行。我也注意到一年前,同样是在七国集团峰会上,美方提出“重建更好世界”倡议,承诺推进有别于“一带一路”的全球基础设施倡议。不论是“重建更好世界”倡议,还是别的什么倡议,国际社会希望看到的是真金白银和实实在在造福于人民的项目。
很赞哦!(8)
相关文章
- 哈药集团三精千鹤望奎制药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被注销
- 1009亿资金争夺20股:主力资金重点出击9股(名单)
- 5G套餐不愁卖?三大运营商5G用户数近9亿,2030年人均月流量消费将达100GB
- M2版新MacBook Pro上手:它变“芯”了 成了实用主义之选
-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繁荣 88万亿市值澎湃中国新动能
- 乘联会:上周乘用车零售41.6万辆 同比增长39%
- 全国动物源性食品领域首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在武汉揭牌
- 美国科技公司纷纷取消工作聘书 导致大学毕业生手忙脚乱
- 韩国企业被要求向已破产德国基金买家偿还约3.17亿美元损失
- 智翔金泰IPO:收入99.5%来自智飞生物 上市前2亿研发费用打水漂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国家外汇管理局:3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入总体回升
-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一季度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1万辆 同比增加138.20%
- 最大规模公募REITs来了? 首日发售被买爆,认购规模已超650亿
- 房企一季度销售大幅收缩 仅万科、碧桂园入围千亿阵营
- 连年强行巨额关联交易惹祸,“股改钉子户”SST佳通拉响退市警报
- @上海市民!疫情影响难还房贷?已有银行可申请延期,不影响个人征信
- 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支付结算工作电视会议
- 徐雷接棒京东CEO:中国电商“二号位时代”全面来临 谁有更大赢面?
- 央行:2022年要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 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
- 美媒文章:俄乌冲突对亚洲地缘政治影响有限